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7月20日
上汽和CATL聯手布局動力鋰電池另有深意嗎?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和CATL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以下簡稱"CATL")聯手布局動力鋰電池。
近日,在商務部反壟斷局網站經營者集中簡易公示區域,公布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CATL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設合營公司案》(以下簡稱《合營公司案》)的公示。內容是公布上汽集團將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管理")和CATL新設兩家合營公司,布局動力鋰電池電芯、模塊和系統。
"對上汽集團而言,通過和CATL聯合建電芯廠,可以更好地鎖定行業內稀缺的、搶手的電芯資源;對CATL而言,和上汽集團進行股權合作,可以和大客戶建立更為深入的合作關系。"我國化學和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對"清潔技術投資"記者分析。
根據商務部的《有關經營者集中簡易申報的指導意見(試行)》,簡易的公示期為十日。在公示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第三方)均可對該案是否應被認定為簡易向反壟斷局提交書面意見。第三方認為公示不應被認定為簡易的,應在公示期內向反壟斷局提出異議,并供應相關證據和聯系方法。
兩大行業龍頭聯手
上汽集團和CATL的這一合作,在業界備受關注,因為這兩家分別是所在行業的龍頭。
對此,CATL總裁黃世霖對"清潔技術投資"記者介紹,"我們雙方此前就有項目層面的合作,這次成立合資公司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上汽集團對電池系統的理解更為深入,我們對電芯的理解更為深入。通過我們雙方的強強聯合,可以在動力鋰電池的產業鏈上提高研發的效率,最終可以提高電動汽車產品的質量,甚至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
根據上汽集團財報,上汽集團2016年營業收入為7564.16億元,同比上升12.8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0.09億元。
CATL是國內第二大、全球第三大動力鋰電池公司。根據我國化學和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二月六日公布的最新排名顯示,CATL2016年的銷量和銷售收入分別位居我國動力鋰電池20強公司中的第二名和頭名。
在具體合作上,兩個龍頭公司合作成立兩家合營公司,即時代上汽動力鋰電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時代動力鋰電池系統有限公司。
其中,時代上汽動力鋰電池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上汽管理擬持股49%,CATL擬持股51%。該公司將重要從事鋰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等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及售后服務。
上汽時代動力鋰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億元。上汽管理擬持股51%,CATL擬持股49%。該公司將重要從事動力鋰電池模塊和系統的開發、生產及銷售。
根據《合營公司案》,在我國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相關市場,CATL的市場份額達到20%-25%;在我國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系統(不含電芯)市場,CATL的市場份額為5%-10%,上汽集團的市場份額為1%-5%;在我國電動汽車市場,上汽集團的市場份額為1%-5%。
因此,《合營公司案》提出,在同一相關市場,所有參和集中的經營者所占市場份額之和小于15%;存在上下游關系的參和集中的經營者,在上下游市場所占的市場份額均小于25%。
對外經貿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黃勇對"清潔技術投資"記者介紹,簡易的案情相對簡單,一般通過率比較高。在公示期內,重要看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對是否應認定為簡易提出異議。
車企聯合電池公司成趨勢
對上汽集團而言,這不是第一次和電池公司合作。
早在2010年,上汽集團和A123系統香港有限公司(A123SystemsHongKongLtd。)聯合成立了上海捷新動力鋰電池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新動力")。總投資約為2000萬美元,注冊資本為950萬美元。
其中上汽集團出資484.5萬美元,持有51%股份;A123香港出資465.5萬美元,持有49%股份。
后來,隨著美國A123在2013年被萬向集團收購,捷新動力變成了上汽集團和萬向集團的合資公司。它重要為上汽集團乘用車分公司的榮威E50純電動汽車、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榮威RX5插電式混合動力、榮威RX5純電動汽車等供應動力鋰電池系統。
"在電池系統的類型上,新捷動力比上汽時代可能更為豐富一些,不僅包括純電動的電池系統,還包括混合動力鋰電池系統和48伏的啟停系統,而上汽時代可能聚焦在純電動的電池系統領域。"國投創新董事總經理翟俊對"清潔技術投資"記者分析。
翟俊指出,"在合作的深度上,相比和萬向集團的合作,上汽集團和CATL的合作更加深入,不僅限于電池系統,還延伸到了前端的電芯。"
黃世霖介紹,CATL此前已經是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的電芯供應商,比如榮威eRX5用的就是CATL的電芯。
對CATL而言,這也不是其第一次和車企成立合資公司。
2009年,CATL和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汽車)和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萊德"),重要為車企供應動力鋰電池系統。
目前,普萊德的100%股權已經被上市公司東方精工出資47.5億元收購,今年四月交割完成,CATL已經完全退出。
"CATL和北汽集團的合作重要是聯合投資電池系統公司,比較之下,顯然它和上汽的合作更為深入和豐富。這也是目前CATL和客戶車企之間進行的最深度合作。"翟俊分析。
黃世霖透露,未來是否在和其它車企客戶的合作上,復制和上汽集團合作的這種模式,重要看車企客戶的需求。
圓基環保資本高級投資經理張文藝對"清潔技術投資"分析,"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由導入期進入成長期,動力鋰電池對整車公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重量級的車廠和電池生產公司深度合作,連接上下游,可以發揮各自優勢,雙方成本降到最低。這代表著產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實際上,整車公司和動力鋰電池公司的深度合作已有先例。TSLA和自己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商松下聯合投資50億美元建立電池廠Gigafactory,其中松下出資至少1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黃世霖表示,預計到2020年CATL動力鋰電池產量將超過50GWh。假如這一目標能夠實現的話,將超過TSLA此前宣布的35GWh和比亞迪此前宣布的34GWh的產量。
目前,國內動力鋰電池出貨量最大的比亞迪,正在考慮將其汽車電子業務部門拆分獨立運營,假如這一決議通過并執行的話,其生產的動力鋰電池將向其他車企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