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4月01日
鈉電池的"春天"來了!鋰原料緊缺,動力鋰電池急需轉型
前言:鈉電池會取代鋰電池成為下一代電池主角嗎?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近年來,我國鋰電池產量逐年上升,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電動汽車逐漸成為鋰電池的大需求產業,動力鋰電池成為鋰電池產業需求上升的集中領域。動力鋰電池所需的鋰原料緊缺,解決方法是什么?鈉電池會取代鋰電池成為下一代電池主角嗎?
鋰原料緊缺,急需轉型
歷經多年,我國鋰電池生產廠從無到有,既完成了數量的突破,也完成了質量上的提升,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和消費國。在政策、補貼的雙重推動下,我國鋰電池產業誕生出眾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鋰電化、節能化和高速化將是未來鋰電池的發展趨勢。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鋰電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制造領域新的投資焦點,鋰電池公司紛紛加大對新廠的建設,寄希望新增產量,借助規模效應來取勝。鋰電制造節能化和高速化已成為新的產業趨勢。
全球新興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達406千兆瓦時(GWH);而動力鋰電池供應預計為335千兆瓦時(GWH),缺口比例約為18%。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到約40%。
這其中的原因,便是動力鋰電池所需的鋰原料緊缺。從鋰礦的現有儲量看,全球近91%的儲量重要分布在智利、阿根廷、美國、津巴布韋、葡萄牙、澳大利亞、我國、加拿大和巴西等9個國家。我國是鋰鹽加工大國,但鋰資源卻高度依賴進口。2019年國內利用自身的鋰資源加工的基礎鋰鹽僅為6.5萬噸,其余鋰精礦依賴進口,共進口172萬噸鋰輝石精礦,且進口礦石重要都來自澳大利亞。
一旦因為某些外部因素導致國內公司持股礦場停止供貨,國內鋰礦供應勢必會出問題,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將面對比華為更嚴峻的考驗,可以說毫無緩沖期可言。采用"鈉離子"技術的蓄電池應運而生。
鈉電池的"春天"
鈉電池是一個新興產業,卻非一個新鮮事物。早在20世紀70年代,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幾乎和鋰電池同步展開。但受當時研究條件的限制,和社會對鋰電池研究的側重,鈉電池的研究一度處于停滯狀態。
我國鈉電池首次應用于汽車是在2018年六月,由中科海鈉科技公司推出的一輛鈉電池低速電動汽車,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園區內進行了示范演示。這次頗具示范意義的演示,開啟了我國鈉電池產業步伐。2021年八月二十五日,國家工信部公布消息稱將支持鈉離子電池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支持先進產品量產量力建設。
鈉電池的能量密度普遍80-100瓦時/公斤,最高達到120瓦時/公斤。而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因此,在能量密度這一技術指標上,鈉電池相比鋰電池還有很長一段追趕距離。
鈉離子電池行業的龍頭
CATL2021年七月二十九日公布鈉離子電池:寧德第一代鈉離子具高能量密度(全球最高)、超快充(15分鐘可充電80%)、低溫性能(零下20℃仍有90%放電保持率)、高集成(系統集成效率超80%)以及高安全特性,其低溫性能及快充方面優于LFP電池,能量密度略低于LFP電池;具AB電池解決方法并以BMS控制;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計劃于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鏈。
華陽股份持股1.66%中科海鈉。中科海鈉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研發和生產,擁有多項核心專利和技術。21年四月十四日通告,公司擬通過子公司新陽能源分別投資建設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千噸級生產項目和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千噸級生產項目。
欣旺達較早開始鈉離子電池研究的公司,并擁有鈉離子電池補鈉的方法、鈉離子電池及其制備方法等多項專利。
盡管鈉離子電池未來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的未知性和不定性,但是這一次國家的工信部對鈉離子電池未來的發展也看出接下來鈉離子電池還是有著很大的發展可能。尤其是這一次將會推動鈉離子電池商業化,那么這也就意味著將會像推動鋰電池發展相同由國家統籌規劃并且支持鈉離子電池相關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