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2年12月19日
大規模擴產提出制造新要求 鋰電機器人進入需求爆發期
動力鋰電池廠商近兩年紛紛拋出大幅擴產計劃,整個鋰電池行業的產量規劃向2TWh邁進。大規模產量對產線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機器人的落地場景應運而生,重要產品包括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傳感器等。
高工咨詢等單位近日聯合公布的《2022年鋰電行業機器人應用發展藍皮書》顯示,在鋰電行業,2021年工業機器人和移動機器人的銷量分別為1.97萬臺和6839臺,同比增速分別達98.18%和83.84%,預計2025年需求量分別突破6.7萬臺和2.5萬臺;2021年鋰電行業機器視覺市場規模為11.39億元,同比上升60.8%,預計2025年潛在訂單需求超100億元。
機器人公司已經感受到需求升溫的跡象。佳順智能總裁牛世舉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市場規模的提升,國內基本形成了比較有效的機器人產業鏈,由此帶來規模效應,機器人產品降價也是客觀存在的,"從客戶的角度,原來的投資平衡點重要在高端行業,但現在更多行業可以做到2年左右收回投資成本,因此更加有意愿去使用移動機器人產品。"
和其他制造行業類似,機器人的應用能夠彌補傳統用工方式的不足。優艾智合市場總監關健稱,移動機器人的底層價值在于應對招工難、留工難問題,以及減少人員搬運出現的不一致性和因此帶來的原材料成本損耗。
"我們自己內部戲稱,物流運轉的自動化改造是工業2.9到3.0的最后一步。移動機器人參和搬運,不僅能串聯產線上的生產原材料,還能將生產過程的數據變得更完整,為廠供應一個數據閉環。"關健表示。
此外,鋰電池日漸多元化的技術路線也催生出柔性產線的需求。此前數年國內電池結構以方形鋁殼為主,近兩年車企和電池廠在結構體系方面創新頻出,刀片電池、彈匣電池、大圓柱電池等新形態層出不窮。鋰電單線產量不斷提升,同時產線的差異化、離散化也成為趨勢。
"制造業需求越來越多,訂單導向是多批次、小批量,移動機器人恰恰能夠去適應這種復雜變化,動態調整運行路徑,去適配各種工藝、各種產品的復雜變化。"迦智科技CTO孫逸超表示。
在原材料漲價壓力下,電池廠商越來越重視成本控制和產量效率。牛世舉認為,相比于機器人替換人工帶來的成本下降,客戶可能更加看中機器人帶來的精度和質量的提升,一個轉換環節帶來的額外產出可能對主設備的產量提升都有幫助。
"從其他行業的相關相關經驗來看,移動機器人的應用能夠幫助鋰電廠降低水位庫存。這類似于血液流動變得通暢高效,產線和緩存線上的呆滯庫存減少,這部分資金就能被釋放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所有機臺的稼動率以及整體的產量。"關健表示。
上一篇:工信部公布"雙積分"報告
下一篇:動力鋰電池市場將重新切分"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