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2年10月25日
吉利動力鋰電池"沖鋒"!
五月十七日晚間,科創板動力鋰電池第一股孚能科技公布《有關自愿披露戰略合作的進展暨簽署協議擬設立合資公司的通告》。通告稱,孚能科技與吉利科技于五月十七日簽署了《合資協議》和《贛州項目合資協議》,擬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鋰電池生產廠。孚能科技通告
據了解,雙方的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吉利科技以貨幣的方式認繳出資6.5億元,孚能科技以貨幣的方式認繳出資3.5億元。合資公司將致力于動力鋰電池產量建設,包括電芯、電池模組及電池包研發、制造及銷售等。
合資公司成立后將根據孚能科技的產量需求逐步投資建設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其中2021年開工建設年產量不少于20Gwh的產線(含雙方在贛州市投資建設的年產12Gwh動力鋰電池項目)。
鋰電網注意到,雙方簽署此次協議前的三月十三日,吉利科技曾與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動力鋰電池投資合作協議,吉利科技將在贛州開發區規劃建設年產量42GWh的動力鋰電池項目,總投資達300億元。
其中,項目一期建設年產量為12GWh,計劃投資8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用地500畝;后續30GWh項目計劃投資2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用地1000畝。當時,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禹也出席了該活動。
業內人士認為,雙方成立合資公司也與吉利科技贛州動力鋰電池項目落地有關。
吉利與孚能新科技
吉利與孚能的合作,或是始于202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當時,孚能科技曾公布了與吉利科技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鋰電池生產廠的通告。通告指出,根據協議的約定,雙方共同推進動力鋰電池產量的建設,預計合資公司和公司合計產量達到120GWh,其中2021年開工建設不少于20GWh。
合資公司業務安排方面,通告稱,合資公司的技術、研發和銷售工作由孚能科技負責;合資公司的資金由合資公司市場化融資,吉利科技負責協助籌措資金。
此外,通告還提及:吉利科技和其控股的子公司及吉利商用車集團承諾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孚能科技或合資公司生產的動力鋰電池,每年采購量不低于其需求量的80%,采購價格不高于同類產品的市場售價;孚能科技承諾同等條件下將優先滿足吉利科技和其控股的子公司及吉利商用車集團的采購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中還有一個條例是排他約定:“本協議簽署生效后,除非一方存在嚴重違約行為,另一方不得再與除對方以外的第三方簽訂與本協議約定相同或類似的方式就動力鋰電池產量擴充事宜開展合作。”
至2021年一月二十八日,吉利則入股了孚能科技。當時,企查查資料顯示,孚能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深圳安晏投資合伙公司引入了新股東重慶江河匯。重慶江河匯完全由吉利科技集團的100%資本所控制。
換句話說,吉利已經通過一系列資本路徑,間接入股鋰離子電池制造商孚能科技,悄悄成為其重要股東。有媒體指出,吉利通過層層股權設計,已至少間接持有孚能科技股權比例2.55%。
至吉利科技投資300億元、在贛州開發區規劃建設年產量42GWh的動力鋰電池項目,以及最新的合資公司,都已經是吉利與孚能科技合作深化的體現!
吉利不止與孚能科技合作
在與孚能科技合作前,吉利已經深度涉足電池產業。有成功,也有失敗。
2013年,吉利旗下全資子公司威睿電動汽車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成立,主營業務包括制造、研發、銷售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動力鋰電池系統、電控、電機及系統集成;
2014年,吉利通過收購洪橋集團股權間接獲得兩家動力鋰電池廠的股份,以開展電池生產業務;
2017年,吉利設立威睿電動汽車技術(寧波)有限公司,為吉利旗下品牌供應電池包產品;
2018年,吉利通過旗下子公司注資5000萬元在武漢設立湖北吉利衡遠新能源科技公司。
同時,吉利還通過一系列收購、合資合作與動力鋰電池龍頭公司深度綁定:
2017年,吉利全資收購LG化學南京廠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LG化學幫助吉利旗下高端品牌(含沃爾沃)升級電池技術;
2018年,吉利旗下浙江吉潤汽車與寧德時代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電芯、電池模組及電池包研發、制造及銷售,提升雙方在各自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雙方以現金方式出資,其中寧德時代持股比例為51%,浙江吉潤持股比例為49%。
在電池回收領域,吉利間接控股陽光銘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還與杉杉股份、紫金礦業共同成立福建常青,兩家公司經營范圍分別涉及電池回收、電池租賃等……
當然,合作中,也出現了吉利間接持股約19.85%股權的錢江鋰電。當前,錢江鋰電有2條破產重整信息。
吉利的新能源規劃
吉利汽車的電動化轉型,實際上來得有些慢。
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車五月十日公布了其四月銷量數據。通告顯示,吉利汽車2021年四月的總銷量為10.03萬輛,但只有3787輛為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總銷售中的占比僅3.77%。吉利汽車通告
為加速電動化進程,吉利啟動了“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
其中,一方面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有小排量節能汽車;另一方面,成立全新純電動汽車公司“極氪”,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競爭。
隨著規劃落地,目前吉利在全球范圍內已形成路特斯、沃爾沃、極星、Smart、LEVC、領克、吉利、幾何、寶騰、楓葉、遠程等面向不同細分市場布局電動汽車的汽車品牌。
除自身造車,今年以來吉利還與百度、富士康、FF等公司聯手,共同開展電動化業務。其中,吉利與百度的合作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SEA浩瀚架構展開,該架構將向百度開放。而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則更進一步,除整車或零部件,還包括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汽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
早在2015年,吉利曾設立了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吉利稱,實現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其中,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達35%。
現在看來,吉利的該計劃還是計劃。在大手筆進軍新能源產業鏈的情況下,吉利的電動化到底會有多快?實現5年前提出的5年計劃,還要多少時間?
答案有待日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