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9月05日
動力電池企業的爭斗
國內電池大廠酣戰之際,日韓電池企業陸續重回中國戰場。
SK、LG重返中國戰場
2018年4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宣布建立動力電池行業白名單以規范行業發展,并明確表示不與補貼掛鉤。與此同時,工信部取消了動力電池目錄。今年5月,在公布的第一批動力電池行業白名單中,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資企業上榜。
8月22日,韓國SKInnovation宣布將在中國江蘇常州建立動力電池廠,預計年產能達7.5GWh。除常州工廠外,SKInnovation還計劃將其位于韓國忠清南道的瑞山市電池廠的產能擴大至4.7GWh,以及將匈牙利科馬隆電池廠的產能擴大至7.5GWh。
至2022年,SKInnovation將在全球范圍建立起一個年產能20GWh的動力電池生產體系。目前SKI是現代、起亞、戴姆勒車企的主力動力電池供應商。
不止SKInnovation,很多韓日大廠都選擇卷土重來。
7月17日,LG化學電池項目簽約落戶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該項目總投資20億美元,計劃于今年10月開工建設,2019年10月開始實現量產,2023年實現全面達產。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動力電池32GWh。
據起點研究院(SPIR)統計,LG化學的客戶包括通用、雷諾、沃爾沃、奧迪、PSA、福特、沃爾沃、現代、雷諾三星、FCA、起亞等。
韓資電池廠還有機會嗎?
SK、LG重回中國戰場的契機是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全退坡,2018年開始合資車企開始發力新能源汽車。據起點鋰電大數據不完全統計,今明兩年之間,包括東風日產、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北京現代、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神龍多家合資車企將推出多款新能源國產車。
一家電池大廠的技術總監表示,“他們是認為自己的電池還有絕對的優勢吧,不過現在車企都在做兩手準備,一邊是用國產高端電池,一邊是試用日韓電池大廠的電池。”
“SK、LG的電池在產品性能和質量控制上是優于國產品牌的。”一位電池廠總工表示,外資和合資的新能源汽車價格相對較高,只要價格合適導入SK、LG的電池也不無可能。
近日,寧德時代宣布明年將量產NCM811動力電池,比亞迪之前也以非官方的形式表示其NCM811將于2019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此外,比克是目前國內唯一可實現高鎳811材料體系的電池企業,能量密度方面可以做到近260Wh/kg。
去年,韓國SK宣布量產NCM811軟包動力電池,將為起亞的電動車供貨。然而今年,SKI卻宣布推遲量產NCM811的計劃。
僅看NCM811無法說明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已經領先于日韓,畢竟國內不少電池廠是直接跳過NCM622的,NCM622國內不少企業也沒有大規模量產。
松下的正極材料是NCA(鎳鈷鋁),三種材料配比為80%:15%:5%,但本質上它和NCM811路線同源,負極它采用了硅碳負極材料。特斯拉的Model3上,松下的21700電池已經實現了單體電芯能量密度300Wh/kg。
寧德時代宣布的技術路線圖顯示,其NCM811配合碳硅負極實現300Wh/kg能量密度的產品,要在2020年才推出。已經量產NCM811的國內電池廠出貨量誰也無法與松下相提并論。
塔菲爾集團市場部總監黃永輝表示,2020年補貼退出之前三星、LG幾乎沒有機會;2020年之后現有補貼機制退出時,國內動力電池產業洗牌、優勝劣汰基本完成,剩下的國內鋰電企業具有足夠的技術和產品市場競爭力,與LG、三星同臺競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行業健康發展不是壞事。
下一篇:簡述比亞迪電池新能源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