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9月12日
CATLPK松下-TSLA暫落下風 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降本壓力巨大
最近,瑞士聯合銀行(UBS)對松下、LG化學、三星SDI和CATL的電池進行測試評估,TSLA超級廠生產的松下電池成本是0.11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76元/瓦時),遠低于其他三家競爭對手,其中CATL的電池成本約0.15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1.03元/瓦時),在四家公司中成本最高。
馬斯克表示,TSLA在能量密度和電池組成本方面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望在年底前實現0.1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69元/瓦時)的電池成本目標,而這也意味著明年可以生產標配版的Model3電池組。UBS還預計這四家電池生產商在2025年之前將掌握70%的市場份額,未來兩至三年,電池成本將下降約10%。
日韓公司成本優勢大
提質降本是全球所有電池公司都面對的問題,在提升電池性能的同時,還必須不斷降低電池成本。由UBS的研究數據可以看出,雖然CATL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鋰電池生產公司,而且已穩坐我國動力鋰電池裝機量頭把交椅,但是在成本控制上和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不少差距。而CATL的現狀,也折射出我國動力鋰電池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
日本的松下就不用說了,韓系的LG化學、三星SDI等自身也都擁有獨家核心技術,已經構建起從電池單元到電池組完整的業務體系。原材料采購成本、生產過程控制成本都比我們低,加上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從大批量生產的角度來看,韓系的生產成本確實比我們低。我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實驗室主任、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動力鋰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表示。
數據顯示,日韓公司的電池價格已經從2010年的0.6-0.8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3.9-5.2元/瓦時)降至2018年年初的0.15-0.2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98-1.3元/瓦時),雖然沒有找到截至目前的數據,但是根據UBS的研究報告推算,到2018年年底應該將普遍低于1元/瓦時。而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到2020年動力鋰電池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顯然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1元/瓦時成本目標遠遠不夠
我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我國、美國和歐洲在電池平均成本上的目標分別為1元/瓦時、0.1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69元/瓦時)和0.1歐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78元/瓦時),橫向比較之下,明顯我國1元/瓦時的目標價格偏高,更理想的目標應為0.1美元/瓦時。
也正如歐陽明高所說,國際上的普遍共識是,只有當動力鋰電池單體成本下降至0.1美元/瓦時,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大規模推廣使用。而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組組長王秉剛也認為,到2020年,電動汽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只有電池成本做到0.6元/瓦時及以下時,才具備和傳統汽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