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8月14日
資本狂歡的背后鋰電池是打開電動汽車時代大門的鑰匙
鋰電池是打開電動車時代大門的鑰匙。
自2008年鋰電池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以來,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由最初的100Wh/kg提高到250Wh/kg。當前技術體系下,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無法一直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是博弈的兩端。
這兩年,頻發的電動車起火事故正敲響警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正在迫近極限。行業普遍認為,300Wh/kg的能量密度將是液態電解質鋰電池的天花板。
而固態電池正是打破限制,讓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更上一層樓的關鍵。QS高市值的背后,是市場對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期待。
這家成立于2010年的初創公司,得到了大眾集團、上汽集團、大陸集團和比爾·蓋茨等優質資本的支持,被認為是最接近量產的固態電池創新企業。
固態電池核心技術難點在于電解質。
電解質是鋰離子傳輸的重要媒介,對電池性能至關重要。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固態電池按電解質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基于不同技術體系的固態電解質材料,各具優勢和挑戰。
其中,氧化物材料的柔韌性比較差,界面接觸較差,會導致界面阻抗增加;聚合物則存在著導電率過低的問題,比現在液態電解質的導電率低4-5個數量級;硫化物固態電池則面臨電解質對空氣敏感、制造條件苛刻、原材料昂貴、規模化生產技術不成熟等問題。
QS聲稱,他們已經解決了電解質難題。2015年左右,QS發現了一種可以規避上述種種弊端的材料,并花費5年時間來研究如何有效生產這種材料。按照QS的表述,這種材料已經被生產出來,從根本上解決了阻礙固態電池商業化的基礎科學難題。
目前,QS以擔心被競爭對手竊取為由,拒絕詳細透露其固態電解質材料。
盡管如此,電池專家、前特斯拉聯合創始人J.B.Straubel給予了QS極高的評價:“QuantumScape有機會重新定義電池行業。”
然而,想重新定義電池行業不止QS一家。在這場角逐中,傳統電池巨頭、車企、初創電池企業都牟足了勁。
行業普遍分析,2025年將是固態電池真正落地的關鍵時間點。從公開透露信息來看,有三家企業表態最為強勢,除了QS以外,另外兩家分別為輝能科技和豐田汽車。
上一篇:扒一扒電動汽車的刀片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