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7月20日
補貼退坡之下 PACK公司迎機遇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PACK電池包市場規模約440億,但是扣除電芯部分,僅剩140億的市場空間。由于PACK、設備制造等產業在動力鋰電池市場占比較少,因此并不受資本市場重視,導致其行業發展緩慢,從而制約了整個產業的技術水準。
目前國內市場從事PACK系統設計研發的公司分為三類,包括電芯公司、整車公司和獨立PACK公司。其中電芯廠和整車廠憑借自產自銷的先天優勢,市場份額近80%。然而,隨著補貼退坡,政策和客戶對電池性能要求的不斷提升,市場化轉型也為專業的PACK公司帶來了機遇,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從應用來看。在乘用車領域,一直是由專業第三方PACK公司供應PACK系統,電芯公司生產的PACK重要用在新能源客車上,隨著客車市場漸趨飽和,今年Q1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已占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90%。乘用車市場爆發下,由專業的PACK廠商把持的乘用車PCKA供應量,將面對市場需求的新一輪上升。
其次體現在技術限制方面,大部分整車廠和電芯廠研發主攻方向是電化學和材料學,人才基本也集中于該方向,面對PACK在軟件領域的技術壁壘,一般不會過多的投入,僅用于供應內部消化。隨著市場化競爭環境的日益成熟,對產品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電芯廠和整車廠的相關技術儲備,勢必無法滿足市場對PACK系統的性能要求。專業化的PACK公司可借此順勢而起,競逐下一輪行業領跑。
最后體現在產品屬性上,PACK系統包含的軟件開發,和電池傳統產業的電化學領域分屬兩個技術門類,獨立發展是市場的必然選擇。同時,電芯公司和整車廠的生產屬性是通過規模化、標準化、一致化來降低成本,和PACK系統定制化、多樣化的屬性相沖突。隨著汽車型號不斷的推陳出新,電芯廠和整車廠完成PACK工藝的成本優勢進一步削弱,PACK交由更專業的PACK公司來做,在成本控制上會更加合理。
隨著動力鋰電池產業的持續推進,專業的PACK公司的價值正日益凸顯,從而吸引了眾多資本的關注。然而機遇伴隨著挑戰,某PACK公司高管指出,目前PACK公司面對雙重壓力。
一是面對資金和技術的壓迫,PACK要鏈接整個電池產業,更要大量的成熟技術作為產業支撐;另一個是來自電芯公司和整車廠的擠壓,只有具備核心技術、規模優勢、口碑優勢的公司才能最終脫穎而出。
針對這一困境,捷能科技總經理夏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捷能科技只做PACK不做電芯和BMS,將根據客戶的需求,采購在性能、質保和價格方面有保障的電芯,通過高效的成組技術和熱管理設計、輕量化設計、標準化設計,全面提升電池包的系統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及循環壽命。
據了解,目前捷能科技的電動乘用車的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可達120wh/kg以上,商用車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達115wh/kg以上,都可以實現量產。
PACK是整個動力鋰電池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動力鋰電池領域"短板效應"日益明顯。只有整個產業鏈均衡發展才能助推我國動力鋰電池整體性能的提升,國家應對PACK、設備等弱勢產業加大扶持力度,行業也應對弱勢產業加大投入比例,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戰略目標新增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