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3年07月20日
車企和電池廠合作升級 深度協作已成趨勢
高工電動汽車網發現,電池廠和整車公司的合作關系正在發生轉變,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供求關系,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
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大部分主流車企和電池公司均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其中包括CATL和東風汽車、CATL和國能、駱駝股份和唐駿汽車、中通客車和沃特瑪、國軒高科和北汽新能源、一汽客車和春蘭新能源等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
業內人士認為,動力鋰電池公司和整車廠達成深度合作,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車企和電池公司的研發效率,還可以有效提升產品匹配性、安全性、經濟性。
而從另一層面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各大公司抱團取暖,加強深度綁定關系已成為共同抵御市場、政策風險的必然選擇。
深度合作已成趨勢
"無論是從產業健康發展的角度,還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產業鏈公司的深度協作都應該成為大趨勢。"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車企和動力鋰電池公司的合作不應該停留在簡單的買賣關系上,而是應該從產品開發、商業模式拓展、資本合作等方面進行深度協作。
"單純的停留在產品價格和供給上的戰略合作不會走太遠,從傳統車企和發動機公司的合作模式來看,只有在合作的過程中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和生態循環圈,才會更加有意義。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尚未實現全生命周期驗證、下游基礎配套設施還不健全的背景之下,產業鏈的深度協作顯得更加有存在價值。"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補充說道。
而中信國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劉正耀也直言,電池廠和車企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關系已經成為趨勢,這有關動力鋰電池的經濟性、契合性、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根據高工電動汽車網了解,電池公司和整車廠的合作模式重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普通的供貨關系,車企可以靈活地選擇供應商,但是車企的議價能力較弱。
第二種是戰略合作關系,車企和電池廠將開展深入的技術交流和共同研發合作,通過排他協議,形成技術和市場壁壘。例如CATL和國能、CATL和東風,雙方將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開展深入的技術交流和研發合作,共建產業生態。
第三種是聯盟合作模式,針對產品開發、市場開拓、商業模式創新等多維度考量而形成的深度綁定合作。例如今年二月沃特瑪創新聯盟和中通客車在技術、產品、市場推廣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第四種是建立在資本基礎上的合作,雙方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例如北汽和國軒高科、上汽和萬向、江淮和華霆動力等。其中,北汽和國軒高科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建立海外研發平臺、合資建設電池廠、合作運營換電模式出租車以及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等相關項目達成合作協議。
綜合來看,電池公司和車企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供求關系,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例如戰略合作、聯盟合作模式和合資模式等合作模式。同時,這些合作模式也從側面上反映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新生態下的轉型升級新思路。
事實上,作為國內動力鋰電池的領軍公司,不僅CATL已經和東風汽車、宇通客車、國能電動汽車等多家車企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國軒高科也和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車等多家車企達成了戰略協作。
深度合作優勢明顯
多位電池公司及車企高層領導向高工電動汽車網表示,隨著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導向用途將逐漸增強。同時,車企生產的車輛要更加滿足市場的需求。這就促使了車企和電池公司的合作進一步深化。
"以前都是車企向電池公司提出性能指標要求,然后由電池公司全面承擔研發工作,研發周期長、效率也較低。如今,車企和電池廠合作開發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劉正耀這樣說道。
總的來說,業界人士認為,深度戰略合作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車企和電池公司的研發效率,還可以有效提升動力鋰電池產品的匹配性、安全性、經濟性等。
不過,高工產研電動汽車研究所(GGII)提醒,盡管車企和電池公司深度戰略合作是趨勢,但在后續的工作跟進上,由于供應商較為單一,還要好風險控制,以及充分考量雙方在產品開發、產量跟進上的節奏,保證雙方在合作上的匹配度,防止出現產量供應不足等風險。
同時,專家也指出,電池公司和車企研發的動力鋰電池產品匹配性較高,也就意味著該車企和電池公司對其他技術和產品的兼容性較差,一旦行業出現重大技術轉向,電池公司和車企都將面對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