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2年06月28日
自建生產線 TSLA將死磕動力鋰電池
最近,稍有動作就在汽車行業掀起一波關注潮的TSLA又"火"了。此次,這家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領頭羊,被曝將建一條試點生產線,自己生產動力鋰電池。盡管目前其廠是完全獨立自建還是采用合作模式尚不可知,但自研芯片后又瞄準動力鋰電池的TSLA,還是給行業帶來不小的震動。
■加強對核心零部件的掌控
據外媒報道,TSLA正在美國弗里蒙特建設一條試點生產線,用自己設計的設備生產動力鋰電池,從而邁出自產動力鋰電池的關鍵一步。在我國化學和物理電池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看來,TSLA自建動力鋰電池廠在某種程度上是必然,而且早有端倪。在動力鋰電池方面,TSLA有自己的不懈追求——降低成本、延長循環壽命并新增車輛續駛里程。不過,在和其動力鋰電池供應商日本松下的合作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并不順利。
"TSLA一直希望降低動力鋰電池成本,但在和松下的合作中卻屢屢被告知這個目標無法實現,雙方磕磕絆絆地走到了今天。同時,其他動力鋰電池廠商也未能向TSLA供應符合其預期的降本方法。這恐怕是TSLA自己研發試生產動力鋰電池的一大原因。它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動力鋰電池、探尋降低產品成本的可能性。"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認為,自建試點生產線有助于TSLA真正了解動力鋰電池,在這一核心零部件的供應上不再受制于人。
事實上,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很多車企都有自己的布局。前不久,豐田和松下宣布,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用于電動汽車方形電池的開發和生產。通用汽車也將和韓國公司LG化學投資23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東北部建造一座動力鋰電池廠,為這家車企未來幾年銷售的電動汽車配套,包括預計在2022年推出的全新純電動皮卡悍馬。
此外,在我國生產電動汽車的各重要車企基本都有自己的動力鋰電池PACK廠,包括寶馬、蔚來等,它們雖然都采購電芯,但動力鋰電池包都是自己生產。這一方面可以保障其整車產品的設計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夠降低對動力鋰電池供應商的依賴,增強自身競爭力。蔚來汽車實行了我國電動汽車的首次召回,原因就出在動力鋰電池包的電路設計上。雖然車企自己設計生產動力鋰電池包在一定程度上新增了風險責任,但也提高了靈活性,使其可以無障礙地為車主供應產品升級服務,打造獨特的服務能力,這一點假如完全依賴動力鋰電池供應商就很難做到。
■大規模生產的可能性較低
在TSLA2019年股東大會上,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強調,TSLA車型的推出受到了動力鋰電池生產規模的限制。曾擔任TSLA首席技術官的JBStraubel也說過:"我們要大規模的動力鋰電池生產解決方法。"由于動力鋰電池產量受限,TSLA車型的需求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滿足,自建廠自然進入了議事日程。不過,業界一致認為,TSLA不會大規模自產動力鋰電池。
事實上,為了滿足產量,TSLA一直在不斷尋找新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商,包括尋求和LG化學、CATL等的合作。"松下方面認為,提高動力鋰電池產量存在很大的風險,一直未能擴大和TSLA的合作,這使得后者不得不訴諸其他途徑、新增對動力鋰電池的掌握能力。"劉彥龍表示,尋求新的合作方、自建電池廠都是TSLA在試圖掌控動力鋰電池供應的手段,降低單一供應商的風險,新增配套選項有助于其提高核心零部件管控能力。
"TSLA自建動力鋰電池生產線,只會是試制、而不太可能大規模生產。"在墨柯看來,TSLA自建動力鋰電池廠只為試制,用于推進技術研發,"動力鋰電池生產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業務,要積累豐富的制造相關相關經驗、掌握精湛的生產工藝,TSLA很難做到大規模生產高質量動力鋰電池。"墨柯認為,TSLA缺乏大規模生產動力鋰電池的能力,而且從專業的角度講,該公司也沒必要完全自己生產,盡管動力鋰電池廠的投資規模不及整車制造,但要想做精、做好并非易事。
劉彥龍表示,TSLA可能會生產一部分動力鋰電池,緩解緊張的產量供應,但更多還是試驗性質的。"自建廠只是補充動力鋰電池供應的一種手段,TSLA不會放棄和供應商合作。現在國際上領先的動力鋰電池廠商多具有十年以上的生產相關相關經驗,經歷了從消費類電池到動力鋰電池的跨越,才達到如今的水平。一個‘門外漢’貿然進入動力鋰電池行業風險很大,短時間內未必能做好。"他強調,動力鋰電池生產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沒有多年制造相關相關經驗的積累很難生存發展。墨柯也表示,動力鋰電池生產的門檻雖然不高,但做好很難,高品質電池的生產極具挑戰,而且現在專業的供應商具有較強的實力,TSLA沒必要自己來做。當然,試制可以幫助TSLA更深入地了解動力鋰電池,從而加強對零部件供應鏈的管控,這也是有必要的。
■能否帶來技術突破有待觀察
在降低成本之外,提高能量密度、新增使用壽命是TSLA對動力鋰電池的另外兩項訴求。去年,馬斯克就表示,TSLAModel3動力鋰電池模組的使用壽命應為30萬~50萬英里。事實上,現有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商很難做到這一點,或許這也成為TSLA自建電池廠的又一背后動因。鑒于TSLA為電動汽車領域帶來了諸多技術革新,業內外也很期待其能帶動動力鋰電池行業實現突破。
作為一家獨領風騷的電動汽車生產商,TSLA對動力鋰電池技術和產品要求的不斷提升,對行業的推動用途值得期待。正如在寶馬的要求下,CATL成功從消費類電池生產商轉型動力鋰電池生產商相同。有需求才有進步,行業人士認為,TSLA對動力鋰電池技術的追求必將影響供應商,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行業發展還有待觀察。
劉彥龍告訴記者,TSLA能否為動力鋰電池行業帶來技術突破還很難說,他認為可能性不大。盡管TSLA收購了掌握先進技術的動力鋰電池創業公司,但產業化又是另一回事。"TSLA的優勢一直是動力鋰電池系統的集成管理,包括熱管理、電管理,寄望它為動力鋰電池技術帶來革命性突破恐怕不現實。"劉彥龍說。
墨柯也認為,作為一家領先的電動汽車生產商,TSLA有必要參和核心零部件技術開發,增強對核心技術的掌控能力,但其不太可能通過試制動力鋰電池實現技術突破。
下一篇:CATL0衰減電池"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