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6月17日
兩大維度看中國鋰電全球機遇
全球能源變革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擴張,動力鋰電池供應鏈全球化成為經濟訴求與產業趨勢。
在新能源汽車藍海市場中,全球動力鋰電池供應鏈之間更多將形成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關于我國動力鋰電池供應鏈而言,也將迎來兩大維度的全球機遇,國內供應鏈細分環節龍頭未來將有機會成長為全球性領軍公司。
一個維度是,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鏈正在加速切入全球領軍車企以及國際電池制造商在我國市場的供應鏈體系。
背后成長邏輯在于,我國市場是全球領軍車企的兵家必爭之地,疊加我國市場持續擴大開放,全球領軍車企在新能源轉型驅動下大力加碼在我國的電動化投資,由此也吸引了海外動力鋰電池公司擴大在華布局。
而經過技術積淀、產品升級、產量擴張、市場洗牌等成長歷練后,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鏈已形成一批韌性極強的細分龍頭公司。全球領軍車企及國際電池制造商想提升成本經濟性,執行規模擴張,選擇本土優質供應鏈成為其重要選擇。
可以看到,電池端包括寧德時代、時代上汽、力神、萬向、中航鋰電等一批我國公司已經開啟合資車企電池供應。在材料端和制造端,通過與外資公司合資,或直接供應或通過電池端間接供應的公司越來越多。
規模效應與產業集群效應下,技術和工藝不斷升級的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鏈將迎來全球機遇。
另一維度是,我國動力鋰電池產業鏈頭部公司正在積極走向全球,成為全球領軍車企或動力鋰電池制造商供應體系的中流砥柱。
其中,我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頭部公司也在圍繞歐洲等新能源終端市場,打造全球化生產基地,根據建設進度,有望在2022年前后初步開花結果。
包括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利元亨、新宙邦、科達利、星源材質、容百科技、江蘇國泰、石大勝華等一批我國動力鋰電池、材料和設備公司已經宣布在歐洲設廠。
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鋰電公司出海建廠案例已達15起,其中動力鋰電池領域4起、材料領域10起,設備領域1起,涉及金額超370億元。
可以預見,未來我國還將有一部分細分龍頭公司將在國際樹立全球品牌與口碑,打開海外市場。雖然“走出去”的過程充滿挑戰,也并非一蹴而就,但基于全球能源變革邏輯,長期回報也將十分豐厚。
上一篇:電池級碳酸鋰報價突破8萬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