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1年03月02日
全球起火此起彼伏 三元鋰電池大限將至?
近日,因電池存在起火隱患,現代汽車近日公布了旗下KONA電動汽車的第二次大規模回收計劃,此次回收涉及在韓國國內銷售的所有KONA電動汽車,預計約達3.3萬輛,徹底更換其搭載的LG化學旗下動力電池。
蘭州新聞網
一石激起千層浪,拷問三元動力鋰電池的安全性
一次幾萬輛電池回收,在業內絕對是第一次。電池成本約占整車的三成左右,此次回收的費用高達58億元之巨,可見問題之嚴重。那么LG作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供應商,為什么在產品質量上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難道現代汽車也同樣沒有經過科學嚴密的質量論證嗎?
安本根基不牢亡羊補牢作用有限
生活中我們面臨著各種權衡取舍,在動力電池的選擇上同樣如此。
動力電池面臨多種技術路線,其中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差,優劣勢都很明顯,為了追求更高的續航里程,增強產品競爭力,各車企紛紛開啟了續航競賽,三元鋰電池自然就受到了更多的青睞。三元電池容易熱失控是其材料特性所決定的,后續在根基不牢的基礎上所修建"大廈",盡管采取了一定的安全補救措施,但也只是亡羊補牢,無法根除隱患,這也是為什么搭載三元鋰電池的電動車事故不斷的根本原因。可以預見,隨著動力電池在使用中不安全因素的累積以及保有量的增加,還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事故,也不排除引發惡性生命財產損失事故的可能。
所以,面對材料和安全特性很難"扶起來"的三元鋰電池,LG化學和現代汽車可做的真是非常有限,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路線,后續所做的工作恐怕只能是徒勞。
一切似乎到了臨界點,大家不得不重新回到了十字路口。
國內回收不可避免回歸安全正道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國內銷售的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因為要追求續航數字,大多使用的是能量密度更高但安全隱患也更高的高鎳三元鋰電池。近期三元鋰動力電池事故頻發,暴露的安全問題越發嚴重,車廠和動力電池供應商互相扯皮的鬧劇時有發生,預示著國內三元鋰電池電動車的大規模回收恐怕為期不遠,屆時這些有嚴重路徑依賴的車廠將何去何從?
蘭州新聞網
以安全為本源,才是動力電池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如國內動力電池廠商比亞迪采用的技術路線的是在更安全的磷酸鐵鋰路線基礎上,創造性地開發出來刀片電池架構,不但補齊了鐵鋰電池體積能量密度低的短板,而且讓這種材料本身的"安全長板"更加突出,旗下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漢以安全為其主打訴求,銷量連續數月破萬,甚至一舉打破了國外品牌統治的20萬以上級別中大型C級轎車壟斷的局面,顯示出了強大的可持續的產品競爭力。
蘭州新聞網
以安全為本,尊重生命,給消費者提供安心的產品,這才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心,也是產業發展的正道
下一篇: 三元鋰電全球告急!誰才是電池安全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