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6月10日
碳的家族——石墨、石墨烯、足球烯等的物理化學來歷
碳是一種非金屬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拉丁語為Carbonium,意為“煤,木炭”。碳是一種很常見的元素,它以多種形式廣泛存在于大氣和地殼和生物之中。碳單質很早就被人認識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機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鐵、熟鐵和鋼的成分之一。碳能在化學上自我結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業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體內絕大多數分子都含有碳元素,碳既以游離元素存在(金剛石、石墨等),又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要為鈣、鎂以及其他電正性元素的碳酸鹽)。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是大氣中少量但極其重要的組分。預計碳在地殼巖石中的總豐度變化范圍相當大。
金剛石出自古代火山的筒狀火成礫巖(火山筒),它嵌在一種比較柔軟的、暗色的堿性巖石中,稱為“藍土”或“含鉆石的火成巖”,1870年在南非的吉姆伯利城,首次發現這樣的火山筒。[10]隨著地質年代的變遷,借火山筒的風化腐蝕,在沖刷砂礫中和海灘上也能找到金剛石。形成金剛石結晶的原始模式當代仍然是積極研究的課題。典型的含鉆石火山筒中金剛石的含量極低,數量級為500萬分之一,礦物必須用粉碎、淘洗這類機械方法分離并使其從涂有油膏的皮帶上通過,金剛石會粘在上面。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寶石級金剛石價格極高的原因,在地面條件下,一種元素從一處到另一處是很罕見的。因此,地球上的碳含量是一個有效常數。碳在自然界中的流動構成了碳循環。例如,植物從環境中吸收二氧化碳用來儲存生物質能,如碳呼吸和卡爾文循環(一種碳固定的過程)。一些生物質能通過捕食而轉移,而一些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動物呼出。碳循環的結構要比右圖的模式圖復雜得多。例如,一些二氧化碳會溶解在海洋中,死去的植物或動物的遺骸可能會形成煤、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可以通過燃燒釋放碳,而細菌不能利用得到。
同素異形體
金剛石碳
一些碳的同素異形體
一些碳的同素異形體
以無煙煤(一種煤炭類型),石墨和鉆石的形式天然的存在,歷史上更容易得到的是煤灰或木炭。最終這些不同的材料被認為是由相同的元素形成的。不驚奇的是,鉆石是最難確認的。來自佛羅倫薩(意大利)的博物學者GiuseppeAverani和醫學工作者CiprianoTargioni首先發現了鉆石是可以被加熱摧毀的。在1694年他們使用一個大型放大鏡聚集陽光到鉆石上,寶石最終消失了。Pierre-JosephMacquer和GodefroydeVilletaneuse在1771年重復了這個實驗。之后,在1796年,英國化學家SmithsonTennant展示其燃燒后生成的僅僅是CO2而最終證明了鉆石只是碳的一種形式。(結構如圖a)
金剛石是最為堅固的一種碳結構,其中的碳原子以晶體結構的形式排列,每一個碳原子與另外四個碳原子緊密鍵合,成空間網狀結構,最終形成了一種硬度大、活性差的固體。金剛石的熔沸點高,熔點超過3500℃,相當于某些恒星表面溫度。在金剛石分子中,每一個碳原子都被另外四個碳原子包圍著,這些碳原子以很強的結合力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分子,因此金剛石很堅硬。金剛石是絕緣體。用途是作裝飾品,鉆頭材料等。
石墨石墨是一種深灰色有金屬光澤而不透明的細鱗片狀固體。石墨屬于混合型晶體,既有原子晶體的性質又有分子晶體的性質。質軟,有滑膩感,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熔沸點高。石墨分子中每一個碳原子只與其他三個碳原子以較強的力結合,形成了一種層狀的結構,而層與層之間的結合力較小,因此石墨可以作為潤滑劑。用途是制作鉛筆,電極,電車纜線等。(結構如圖b)
足球烯1985年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羅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個C60分子中有60個C原子,構成32個面,20個正六邊形,12個正五邊形。富勒烯中的碳原子是以球狀穹頂的結構鍵合在一起。(結構如圖d,e,f)屬于分子晶體,熔沸點低,硬度小,絕緣。
藍絲黛爾石(Lonsdaleite,與金剛石有相同的鍵型,但原子以六邊形排列,也被稱為六角金剛石)(結構如圖c)
蠟石(Chaoite,石墨與隕石碰撞時產生,具有六邊形圖案的原子排列)
汞黝礦結構(Schwarzite,由于有七邊形的出現,六邊形層被扭曲到“負曲率”鞍形中的假想結構)碳纖維(Filamentouscarbon,小片堆成長鏈而形成的纖維)
碳氣凝膠(Carbonaerogels,密度極小的多孔結構,類似于熟知的硅氣凝膠)
碳納米泡沫(Carbonnanofoam,蛛網狀,有分形結構,密度是碳氣凝膠的百分之一,有鐵磁性)[9]
石墨烯是一種二維晶體,最大的特性是其中電子的運動速度達到了光速的1/300,遠遠超過了電子在一般導體中的運動速度。這使得石墨烯中的電子,或更準確地,應稱為“載荷子”(electricchargecarrier),的性質和相對論性的中微子非常相似。人們常見的石墨是由一層層以蜂窩狀有序排列的平面碳原子堆疊而形成的,石墨的層間作用力較弱,很容易互相剝離,形成的石墨片。當把石墨片剝成單層之后,這種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的單層就是石墨烯。
其他結構無定形碳(Amorphous,不是真的異形體,內部結構是石墨)(結構如圖g)
化學性質編輯
單質
元素性質數據
元素性質數據
在氧氣中燃燒
劇烈放熱,發出刺眼白光,產生無色無味能使氫氧化鈣溶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
C+O2==點燃==CO2(化合反應)
在空氣中燃燒
放熱,持續紅熱,產生無色無臭能使氫氧化鈣溶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O2;當燃燒不充分,即氧氣量不足時,產生一氧化碳:
氧氣充足時化學方程式:
C+O2==點燃==CO2(化合反應)
氧氣不足時化學方程式:
2C+O2==點燃==2CO(化合反應)
作為還原劑
碳作為還原劑擁有和氫氣、一氧化碳相似的化學性質(但生成物不同),都可以從金屬氧化物中還原出金屬單質。
碳還原氧化銅:
C+2CuO==高溫==2Cu+CO2↑(置換反應)
碳還原氧化鐵:
3C+2Fe2O3==高溫==4Fe+3CO2↑(置換反應)
碳還原二氧化碳:
C+CO2==高溫==2CO(化合反應)
但是,碳在密封空間與高錳酸鉀共熱,高錳酸鉀會分解出氧氣,碳會迅速氧化,會發生爆炸。
與強氧化性酸反應:
C+2H2SO4(濃)==加熱==CO2↑+2SO2↑+2H2O
C+4HNO3(濃)==加熱==CO2↑4NO2↑+2H2O
穩定性
碳在“常溫”下具有穩定性,不易反應,故古代名畫現代能保存,書寫檔案要用碳素墨水[9]
化合物
碳的化合物中,只有以下化合物屬于無機物:碳的氧化物、碳化物、碳的硫屬化合物、二硫化碳(CS2)、碳酸鹽、碳酸氫鹽、氰及一系列擬鹵素及其擬鹵化物、擬鹵酸鹽,如氰[(CN)2]、氧氰[(OCN)2],硫氰[(SCN)2],其它含碳化合物都是有機化合物。
由于碳原子形成的鍵都比較穩定,有機化合物中碳的個數、排列以及取代基的種類、位置都具有高度的隨意性,因此造成了有機物數量極其繁多這一現象,現代人類發現的化合物中有機物占絕大多數。有機物的性質與無機物大不相同,它們一般可燃、不易溶于水,反應機理復雜,已形成一門獨立的分科——有機化學。[11]
制取方法編輯
金剛石
2005年全球鉆石產量
2005年全球鉆石產量
金剛石供應鏈被有權利的貿易集團控制在有限數量上,并且高度集中在世界上很小的區域內。(如右圖)只有非常少量的礦藏有實際價值。在將礦石粉碎期間必須采取護理措施防止在此過程中金剛石遭到破損,并隨后將金剛石按照密度順序排序。在當今借助X射線將鉆石按照富集密度分級之前,過程中最后的分揀步驟都是靠手工完成的。在借助X射線操作成為了家常便飯之前,分離是通過涂有油膏的皮帶完成的,鉆石比其他礦物更有粘附能力。[14]
石墨
有商業價值的石墨沉積在世界各地都有,但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是在中國、印度、巴西和朝鮮。在Borrowdale,Cumberland,England的石墨沉積是首先達到了足夠的大小和純度,在19世紀前,鉛筆通過簡單地用木條將天然石墨鋸條包裹而成。二十一世紀后,小的石墨沉積通過粉碎母巖并使輕質的石墨浮出水面獲得
應用領域編輯
碳對于現有已知的所有生命系統都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它,生命不可能存在。
除食物和木材以外的碳的主要經濟利用是烴(最明顯的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形式。原油由石化行業在煉油廠通過分餾過程來生產其他商品,包括汽油和煤油。
纖維素是一種天然的含碳的聚合物,從棉、麻、亞麻等植物中獲取。纖維素在植物中的主要作用的維持植物本身的結構。來源于動物的具有商業價值的聚合物包括羊毛、羊絨、絲綢等都是碳的聚合物,通常還包括規則排列在聚合物主鏈的氮原子和氧原子。
碳及其化合物多種多樣。碳還能與鐵形成合金,最常見的是碳素鋼;石墨和黏土混合可以制用于書寫和繪畫的鉛筆芯,石墨還能作為潤滑劑和顏料,作為玻璃制造的成型材料,用于電極和電鍍、電鑄,電動馬達的電刷,也是核反應堆中的中子減速材料;焦炭可以用于燒烤、繪圖材料和煉鐵工業;寶石級金剛石可作為首飾,工業用金剛石用于鉆孔、切割和拋光,以及加工石頭和金屬的工具。
下一篇:石墨烯:無限可能的神奇材料